秋收冬藏

[游记]食在广州

一条咸鱼十洲:

食在广州


 


这趟旅行之前,我所接触过最“南”的朋友就是我大学的福建室友。


当年大一刚一入学,我们都有诸多不适应,纷纷给父母打电话吐槽:老师怎么能就读教材呢、操场怎么能是泥土地呢、食堂怎么能这么贵呢……


我们的槽点都是共通的,直到有一天这个福建姑娘打电话给家里,特别委屈地说:“妈妈,这里的饭菜一点都不精致……”


当时寝室里秦淮以北的其他五个人都是炸裂的:食堂又贵又难吃是真的,这边饭菜普遍太咸是真的,精致到底是个什么关注点?!


我们哭笑不得之余想了想印象里“吃不饱”的南方菜,纷纷表示可能我们北方的菜确实是,不太精致。


但是南方菜具体怎么个“精致”法,当年的穷学生们只能在福建姑娘的带领下去沙县小吃一探究竟——理所当然地失望而归。


直到大三大四我们课又少兼职又多了,才动了心思,团购了一份港式茶点自助,只觉得除了造型之外没什么太值得称道的。


福建的姑娘拍着床说你们有本身来我家吃,我到今天也没到她家去找她,倒是终于有了机会在广州停留两日。


出发之前我看遍了攻略,感觉没什么玩的,倒是吃的很多,以至于我和小伙伴下了飞机换了薄衣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。在酒楼坐下之后,服务员端了茶盘上来,一位身着特殊制服的茶艺师过来帮我们沏好了茶。



(餐馆的茶水)


这份待遇让我们面面相觑,接下来的菜单也让人眼花缭乱。


“怎么办,都想吃。”我们异口同声,又哭笑不得。


最后纠结了半晌,点了最招牌的几样,安慰自己还有机会。


等餐的时候我们聊得火热,小蒸笼一上桌,我们就立刻拿起了筷子,一人夹了一只虾饺。一口咬下去,虾饺皮的糯、虾仁的脆、汤汁的鲜一同流入口中。


我们看了看彼此,都是一副标准的美食节目主持人脸,而且都是发自真心的。


“我们要克制。”小伙伴说,“随便吃点什么都这么惊艳,太丢人了。”


我严肃地点了点头,然后跪给了接下来上桌的凤爪。小伙伴比我多挣扎了几秒钟,沉迷起了叉烧包。


肠粉上桌了,我有点犹豫地说:“我在北京的时候不是很喜欢吃肠粉。”


小伙伴撺掇我:“来都来了嘛,你尝一口,大不了剩着。”


她说得很有道理,我伸出了筷子——事实证明,如果你觉得有一样东西你不爱吃(而不是吃伤了/不能吃),那就来广州试试吧。在这里吃了之后你还觉得不爱吃,那就是真的不爱吃。


小伙伴本觉得鱼皮有点恶心,但是陈添记用鲜脆征服了她;我本觉得夏天吃姜有点不得劲,姜撞奶用甜香征服了我。



(某顿饭)


我不得不承认,广东人会吃,是真的“精细”,是真的把每种食材的研究透彻了,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。


开始我们还举着攻略和大众点评,后来发现对于我们两个“北佬”来说,随便在街上吃都不会踩雷的——当地人给三星的店我们都觉得“好吃”,只是没有“惊艳得话都说不出”的感觉而已。


当然,旅行的基本流程是“逛吃”,我们的胃也不是无底洞,当然也还是要逛的。


陈家祠是我们逛的第一处景点。我觉得就是一个祠堂而已,本来没抱什么期待,只是觉得离宾馆很近,顺路去看看就好了。结果一走进广场我就给小伙伴表演了一个原地升天爆炸——屋脊上栩栩如生的雕塑太漂亮了,房檐上的花纹太美了,走廊里、玻璃上也遍布着精致的装饰。令人惊喜的是房间里还有不少民俗陈列,巧夺天工的展品让人大饱眼福。



(陈家祠广场)


今早到达南越王博物馆的时候我发现还要票,内心十分崩溃:公立博物馆不少早都免费了吗?然而等走进去,这点不满就烟消云散了。它依山而建,把墓地原址圈了进来,还可以下到墓里去参观。我感觉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进过如此完整的墓室了。展室里展出着墓地中出土的各种文物,还有部分捐赠文物,非常有分量。不过让我会心一笑的却是布展人布置个别展品时的小脑洞,比如用出土的墨写上“这就是墨色”展示给大家,让人觉得颇有童心。





等今天下午到了广东省博,我们发现话题又回到了“吃”上了——“食在广州”单辟了一个展区,动物残骸陈列了一柜子。



(食在广州板块说明和一堆贝壳残骸)


我逛的博物馆不算少了,这阵势也还是新鲜。明天早上我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,用“吃”画一个句号倒是非常符合我对她的印象。


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这里……吃!



评论

热度(52)